陕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地信圈

产业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要闻
中国自然资源报:构建陕西省黄河流域数字空间底座
发布于:2023/1/17 12:10:50 点击量:

2.JPG

奔腾的黄河金龙摆尾般甩出一个近90度的大弯,在榆林市府谷县来到陕西境内。入陕后的黄河浩荡南下,既有壶口瀑布的澎湃浩荡,也有洽川湿地的关鸠河洲。如何通过实景三维建设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陕西省自然资源领域面临的新考题。

在依托新型基础测绘开展实景三维建设的基础上,一个服务于陕西省黄河流域规划建设、生态修复、污染治理、水土保持、应急指挥、文化保护的“数字空间底座”正逐渐成型,为全省黄河流域提供智慧化管理和决策支撑。

主动谋划,先行先试

2020年,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陕西省第三测绘工程院)联合成立了陕西省智慧黄河研究院,发挥测绘技术优势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时空数据获取难、标准不统一、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以下简称部第二地形测量队)从产品设计、组织模式、管理平台、应用服务和标准规范五个方面开展攻关,最终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将多源数据融合在同一平台,构建了陕西黄河流域数字空间底座,提升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和服务能力。

“实景三维的概念已经提了很多年,产生了单体化建模贴纹理、DOM与DEM融合、倾斜摄影建模、激光三维扫描建模等多种生产方式,这些技术为陕西省黄河流域实景三维建设奠定了基础。但依旧有许多技术攻关需要攻克。”部第二地形测量队生产技术科科长林璐说。

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实景三维技术组研究人员介绍:“针对点云编辑、影像镶嵌等人工量大的工艺流程,通过优化匹配策略,尝试镶嵌线自动化处理,减少了人工编辑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针对黄河流域水下地形测绘中的技术难点,通过技术攻关,完成了水下与近岸数据的接边、融合以及水下模型构建方法。此外,还重点攻关了基础地理实体检查及质量控制等问题。”

目前,平台已经实现多层级实景三维数据的展示、查询、统计等基础功能,并解决了与物联感知数据融合中的兼容性问题。“后续将在海量多源数据自动综合处理技术、水上水下一体化测绘数据融合、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快速生产和更新、物联感知数据与地理实体时空关联、数据行业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持续推进研究。”部第二地形测量队科技与成果应用科科长王爽说。

未来,陕西省智慧黄河建设会形成一个多层级实景三维模型,包括国家、省级、城市级和部件级三维模型与地理实体等数据要素,实现“1+1+N”目标,即一个实景三维数据库管理平台,提供黄河流域实景三维数据的展示、查询、分析等功能;一套标准体系,包括数据生产技术、产品模式、共享交换等多个方面;开展多项应用示范,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水利、农业、林业、文物等部门提供三维立体化、时序全面的数据资源支撑。

拓展应用、助力战略发展

“陕西省黄河流域实景三维数据实现了真实空间的数据虚拟映象,为黄河流域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是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副队长杨少勇说。

2020年、2021年,陕西建成两期省域内黄河流域10米格网尺寸DEM与优于2米地面分辨率DOM套合的实景三维模型,在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文化景观区通过倾斜摄影测量、贴近摄影测量等技术,构建了5CM~20CM多种分辨率的倾斜实景三维模型,在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防灾减灾、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实景三维模型宏观展示了黄河流域真实立体的山川形貌与地理要素分布。例如,在榆林市佳县,通过实景三维与“三区三线”数据的融合,直观展示各类规划的空间布局及其合理性。在延安市乾坤湾,通过实景三维视角能发现并展现山体裂痕情况,并监测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在韩城市西部山体,通过实景三维可实时精准量测并获取开挖山体面积、体方以及其整治情况。在渭河入黄河段,通过汛期前后水下地形的监测可获取河道淤积的数据。在南沟门水库,通过水上水下一体化三维模型,结合实时水流速度与水位数据,能准确掌握水库的库容信息并针对边坡滑坡情况开展分析。

“下一步,我们会不断完善全省黄河流域实景三维体系,有效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第二地形测量队队长罗志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