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地信圈

产业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要闻
人民日报看陕西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发布于:2017/10/24 11:45:25 点击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按照总书记对陕西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创造性开展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就带您看看陕西的新变化!

1 丝路潮涌

2000多年前的长安,各国使节、商团、学者纷至沓来;2000多年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再次让陕西经济发展得到拓展,也为推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伟蓝图正从容铺开。

贸易有来有往,长安号首趟满载货物回程。2016年,爱菊集团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300吨油脂(菜籽油和葵花籽油),实现“长安号”专列首趟满载货物回程,并于2016年3月26日顺利抵达西安港。这标志着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陕西与中亚地区铁路贸易首次实现“有来有往”,为内陆地区与中亚、欧洲开展贸易往来,特别是为通过铁路从当地进口大宗的货物探索了一条道路。

搭建交流之桥,把贾平凹推向更多国外读者。2100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了丝绸之路,搭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来自土耳其的西北大学留学生白宇新(中文名)特别喜欢陕西作家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他想把贾平凹的作品翻译成土耳其语,介绍给土耳其读者,让更多的土耳其民众了解陕西、了解中国。

实现无限可能,站在丝路起点拓展国际旅游。在陕西“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行动计划中,特意强调着力构建国际旅游中心。未来陕西将推进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构建“丝绸之路起点”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建设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增强陕西旅游品牌国际竞争力。

如今的陕西跳出“城墙思维”融入“一带一路”,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陕西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 天工开物

陕西科技资源富集,拥有百余所高校,上千家科研机构,学科体系完备,专业技术人才突破170万人,素有“科教大省”“科技重镇”之称。“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这些国之重器的惊艳亮相都离不开陕西科技的强力支持。

重奖基础科研,中国理论首入基础力学书。西安交通大学的俞茂宏教授通过半个世纪的潜心研究,破解了基础力学理论领域的世界性难题,提出并发展形成“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目前,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土木、水利、军工等领域,成为第一个写入基础力学教科书的中国人的理论。

开创“院所”模式,三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据统计,西安光机所产业化团队目前已经累计孵化了180余家“硬科技”企业,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实现新增就业5000多人,形成了科研创造价值、并反哺科研与社会的良性循环科研价值链。

西安光机所“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的创新发展模式,被陕西省总结为“一院一所”模式,三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全省推广。2016年,“一院一所”模式全面发力,依托30家试点单位、7家重点单位,新建孵化器、众创空间24个,新孵化科技型企业62家,转化科技成果222项,引进或培养创新创业团队86个。

3 把大数据变成新能源

通过气象信息研判新疆到陕西的风向,当风刮到新疆的时候,让陕西多购买新疆的风电,风沿着河西走廊东进的时候,让新疆买陕西的风电,最大程度消纳清洁能源,帮助电厂做决策。将大数据应用于电力,可以起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环境的作用。

成立于2013年的西安图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互联网+智慧能源”领域最早的一批实践者。“公司的愿景是把大数据变成新的能源。”图迹科技联合创始人、CEO章羽告诉记者。如何将大数据变成新的能源?章羽表示:“通过大数据,盘活市场效率,节省用电成本。”公司接了风电客户之后,利用风电的数据为火电调整产能。“我们希望用数据为环保降耗做一些贡献。”章羽说。该公司的核心产品“手电”应用系统,集监视、预防、分析、预警、技术等多种功能,为电厂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管理。“大数据没什么神秘的。简单地说是关注更多信息,获得更多信息。技术问题早就不是大数据的关键,如何应用如何提高效率,才是大数据的关键所在。”

4 让失落的传统活过

陕西目前馆藏文物774多万件,位列全国第二。为激活沉睡的文物资源,陕西成立“互联网+中华文明”文博创意产业联盟,在全省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基础上,相继推出数字博物馆互联网版、移动版、口袋版、文物三维数字魔卡等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实现足不出户游览永不关门的博物馆,游览大数据被用于布展改进及文创产品选择。

与此同时,一些博物馆也启动了二维码创意活动项目,增强体验性。通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方微信上传照片即可通过AI(人工智能)进行面部比对,寻找与自己最像的秦俑;“我为秦军送粮草”“寻找始皇帝”的小游戏更是寓教于乐地普及了秦朝的历史知识、秦国疆域版图和大事件

5 条条大路通长安

近年来,陕西交通运输由“点线”转向“连片”跨越式发展——宝兰铁路建设不畏穿越秦岭、六盘山等艰难险阻,完成了向西跨越的坚实一步;沿黄公路全线贯通,促进沿线4市12县72乡镇的经济民生发展;不靠海不临江,内陆大省也能找到新突破,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有人说西安是“堵城”,现有的绕城高速已不能满足西安人的出行需求。今年5月,西安市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西安今年将建成一条外环高速。这条外环高速路线长达270公里,联通7条国家高速公路和13条对外高速辐射线。该新环线将大大缓解绕城通行压力,强化西安的交通枢纽地位。

未来陕西将完善机场建设、拓展航空网络。一是陕西省加快民航机场建设,推进支线机场建设,力争形成“一主八辅”的机场体系。二是按照“丝路连通、欧亚加密、美澳直航、货运突破”的思路,扩大国内国际航线网络覆盖,力争到2020年,咸阳机场国际国内航线达到300条,加快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实现丝路主要城市全覆盖。

随着交通网“织”得越来越密,陕西区位发展在全国的优势日益显现,联结全国交通网的作用也越来越强,人们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6 一江清水送北京

你知道吗?北京人所喝每杯水可能半杯多来自陕西。

陕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始端,不仅是“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更是汉江、丹江的发源地。据了解,汉、丹江流域在陕西涵盖陕南三市28个县(区),为中线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如今,陕西人可以自豪地说:“南水北调70%的中线水是由我们供的。”

滔滔汉江绿水,过巴山秦岭,一路北上,润泽京津。

这几年陕西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守牢制度红线,全面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项目的建设运行。目前,汉中中心城区和10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已全部建成投运,实现县城以上“两厂(场)”全覆盖。安康则投资18.6亿元建成了22个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厂和安康市医废处置中心,污水处理率达到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商洛市更是率先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厂(场)的目标,市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85%。

7 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华文化在诗歌中凝聚,一路传承,穿过大秦一统,走过盛唐繁荣。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千年时光留下珍贵遗址5万多处、馆藏文物百万余件。“一带一路”深入推进,陕西再次站到了向西开放的前沿。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西安丝路再出发。

这里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绵延1600多公里的秦岭犹如卧龙,五岳之一的华山以险著称,秦巴山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

近5年,来陕中外游客达14亿人次。

未来5年,会有更多朋友从这里感受中国!